腐蝕防護、腐蝕控制、防護、防腐蝕、防蝕、防腐
- 上一篇:生活中的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 下一篇:緩蝕劑的作用機理
- 發布日期:2010-12-28 點擊:4412
這是當前爭議最多的專業詞語和術語之一。
1960年后,我國相繼發布的有關腐蝕防護工程的指導性文件,如《工業設備、管道防腐蝕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建筑防腐蝕工程設計規范》、《鋼結構防腐蝕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等數十種《規范》、《標準》,具體地指導和規范了我國腐蝕防護工程設計、施工、質量等準則行為,使之得到有序進行,在各工程技術管理部門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實施,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參照國際標準ISO8044-1986《金屬和合金的腐蝕術語和定義》文本,1988年我國發布了國家標準GB10123-88《金屬腐蝕及防護術語和定義》指導性文件,共列出201條術語和定義,涉及范圍遍及腐蝕類型、電化學腐蝕、表面處理、工程應用、腐蝕試驗等多個方面,指導、規范了我國金屬腐蝕和防護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等工作的實施和開展,促進了我國腐蝕和防護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廣義的說,水、空氣(氧)和材料是構成地球各種材料腐蝕破壞的主要因素,沒有該三因素就沒有人類的發展?;瘜W工業及其相關企業的生產原料、中間產物及最終產品,則是酸、堿、鹽及有機物等具有腐蝕性的化學介質,其生產工藝、儲運和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腐蝕。所以說,腐蝕是事物客觀發展的規律,腐蝕是根本無法予以“防止”、“杜絕”和“避免”的,但經過人類的努力,對局部的腐蝕環境采用適宜、經濟、合理、有效的“腐蝕防護”技術措施及方法,材料的腐蝕速度則可得到控制和減緩,材料的腐蝕程度可得到控制和改善,材料的腐蝕危害可得到控制和減少。
“防腐蝕”、“防蝕”、“腐蝕防護”、“腐蝕控制”、“防護”五個詞語的定義均為“人為地對腐蝕體系施加影響,以減緩腐蝕速度和程度,降低材料的腐蝕損傷。”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我國曾流行“腐蝕防護”詞,如“化工設備腐蝕防護”、“化工裝置防護”、“涂層防護”等詞語,迄今仍在廣大學者和專業刊物中廣泛使用和流行。“腐蝕防護”的詞意為“腐蝕的防護技術措施及方法”、“腐蝕控制”的詞意為“腐蝕的控制技術措施及方法”,前者強調“防護”,后者強調“控制”,兩個詞語的主語均為“腐蝕”,謂語則分別為“防護”和“控制”,兩者含義及內涵相同,但均無“防止腐蝕”的含義。“防護”一詞則是“腐蝕防護”的簡稱。
“防腐蝕”和“防蝕”兩詞反映了人們對腐蝕防護的主觀愿觀,其主語均為“防”,謂語均為“腐蝕”。“防”有著“防止”、“避免”、“杜絕”、“防護”等多種含義,但腐蝕是不可能防止、避免和杜絕的,但又是可以減緩和控制的,由此可知,“防腐蝕”、“防蝕”與“腐蝕防護”、“腐蝕控制”、“防護”的含義及內涵是不同的。
GB10123-88《標準》標題內“腐蝕與防護”對應英文為Corrosion and Protection,該《標準》2.39條“防蝕”定義的對應英文為Corrosion Protection,比較兩個英文詞語可知,“腐蝕防護”、“防蝕”的英文基本相同,為同一含義,但漢語譯文卻有兩種不同的稱謂。
比較“防腐蝕”、“防蝕”、“腐蝕防護”、“防護”、“腐蝕控制”等五個詞語,后三個詞語的表意較真實、較準確,較符合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也較符合漢語的語法邏輯。
“防腐”以及“防腐技術”、“防腐措施”、“防腐方法”等詞語,是與“腐蝕防護”不同學科的另一個學科的專業詞語。“防腐”學科之研究對象為生物,其技術措施及方法為“防腐劑”、“保鮮劑”、“防霉劑”、“殺菌劑”、“干燥技術”、“冷凍技術”、“脫水技術”等。我們的“腐蝕防護”學科之研究對象為材料,其技術措施及方法是“改變腐蝕工藝環境”、“改變材料和材質”、“改進材質表面性能”、“設置防護屏障”、“裝設陰極保護或陽極保護”、“添加緩蝕劑”等。因此,“防腐科學技術”不是“腐蝕防護科學技術”,它們是兩個不同學科的專業技術和專業詞語,不能相互混淆,否則要鬧笑話。“防腐”學科工作者使用“腐蝕防護技術”詞語屬偽科學。反之,“腐蝕防護”學科工作者使用“防腐”詞語也是偽科學、偽現象、偽信息。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防腐”口語和詞語,一些社辦企業取名為“X防腐材料廠”、“X防腐工程公司”,因現時有關部門尚未對企業名稱的使用作出規定和要求,姑可暫用其名,但公務用語和印刷用語等文字語言則應按我國《語言文字法》的規定予以規范化,企業名稱雖屬企業行為,但隨著我國各地“腐蝕防護科技學會”、“腐蝕防護科技協會”、《腐蝕防護板》、《腐蝕與防護》、《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腐蝕防護科學技術》、《石油化工與腐蝕防護》等專業學會、協會、報刊、雜志及一些企事業名稱的影響,近年已有不少的企業受到影響,相繼更名或取名為“X涂料公司”、“X腐蝕防護材料公司”、“X耐腐蝕產品公司”、“X腐蝕防護技術工程公司”和“X腐蝕控制技術工程公司”,專業刊物也廣泛使用“腐蝕防護技術”、“腐蝕控制技術”、“防護技術”、“腐蝕防護工程”、“腐蝕控制工程”、“耐腐蝕材料”、“耐腐蝕產品”等規范化的專業詞語和術語,有力的促進了腐蝕防護學科文字語言規范化進程。
有人稱有的辭典對“防”的釋意分別為“防止思想的腐化墮落”、“防止生物的腐蝕變質”、“防止材料的腐蝕破壞”,并稱辭典均由專家編撰,定當無誤。為此,我和我的同事們查找了一些辭典,如《辭?!?、《辭源》和《新華字典》等權威辭典只例出“防”的含意為“防止思想的腐化墮落”和“防止生物的腐敗變質”,并未列入“防止材料的腐蝕破壞”。我們可能孤陋寡聞,未見列有上述三種釋意的辭典。我以為辭典是語言文字發展過程中對某時期、某階段文字語言的總結,在辭典編撰、發行中,語言文字和詞語仍在繼續發展著,辭典所列的詞語往往滯后于時代的發展,正如當前不斷增加和流行多變的網上語、流行語、科技語、專業語、藝術語、外來語、地方語、文雅語、市俗語、口頭語、書面語等新詞語發展速度很快,今日列入辭典,明天又有新詞語出現,總也收集、編撰不完。此外,辭典雖由專家編撰,但當一個詞語涉及數個學科和領域時,該詞語不可能由數個專家同時編撰,“防腐”一詞的編撰只能由“哲學”、“防腐”、“腐蝕防護”三個學科中的一個專家去完成,他對另兩個學科的專業詞語并不一定很專業、很熟悉、很了解,將“防腐”與“腐蝕防護”兩個詞語的含義相混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防”字的上述兩個含義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今的六十余年中權威辭典并未對其注入新的含義,也未在其修訂和再版時根據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腐蝕防護”學科和專業的形成而編撰列入“腐蝕防護”詞語。2000年7月我國《新民晚報》刊載滬上某高中一位學生的一篇短文中指出:“某《辭典》有六處詞語的編撰有誤。”該文也表明了辭典雖為尋查詞語釋意的典范工具書籍,但個別詞語難免也有失誤和不夠全面的注釋。應客觀辯證的對待處理,不能事事以辭典為根據,不承認現實、科學及客觀事務的發展。